中醫藥的文化趣味(九)文/周敏郎
彰化市周小兒科診所HTTP://WWW.TMA.TW/LTK/107620710.PDF
原載於台灣醫界雜誌2019,VOL.62,NO.7
P53~59HTTP://WWW.TMA.TW/LTK/107620710.PDF
入鮑魚之肆——魚腥草
魚腥草(Houttuynia cordata),又名折耳根、截兒根、豬鼻拱、蕺(唸作「ㄐㄧˊ」)菜及臭草,客家話稱之狗貼耳,在分類學上屬雙子葉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屬,是一種帶魚腥味的草本植物,故名魚腥草。找不到傳統的謎語,所以我借助孔子說過的話:「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即與之化矣;與不善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亦與之化矣。」
它的學名中,屬名Houttuynia中文稱為魚腥草屬(蕺菜屬),是紀念18世紀荷蘭博物學家與醫生Martin
Houttuyn(1720-1794),以他的姓氏締造而來。種小名cordata是「心形的」的意思,形容葉片形狀。清朝《植物名實圖考》描述「開花如海棠色,白中有長綠心突出。以其葉覆魚,可不速餒」。餒,注音ㄋㄟˇ,是腐爛的意思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魚餒而肉敗,不食。」可見古人已經發現魚腥草有防腐的作用(5)。中醫典籍記載:本品為治肺癰之要藥。用於肺癰吐膿,肺熱咳嗽。本品寒能泄降,辛以散結,主入肺經,以清肺見長,有清熱解毒,消癰排膿之效。為治療痰熱壅肺,發為肺癰,咳吐膿血之要藥,常與桔梗、蘆根、瓜蔞等藥同用;也可用治肺熱咳嗽,常與黃芩,貝母,知母等藥同用。
魚腥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生蔬菜。古人很早就知道魚腥草喜歡生長在潮濕的環境,《唐本草注》中寫:「多生溼地山谷陰處。」臺灣很多人在夏天喜歡喝青草茶消暑,魚腥草正是其中常見的一種基源植物,北部尤其多見,常常看見它在青草茶店的配方出現。現在更有人把它開發成茶包,只要沖熱水就可以直接飲用,或許您就曾經喝過。曾經有熱心的患者,拿魚腥草給我種植。並教我料理的方法,他說小時候常用魚腥草跟蛋一起炒來吃。我就如法炮製,味道嘛-----#%@&#。野生魚腥草腥味較重,初食者大多不適應。新鮮的魚腥草有魚腥味,但曬乾之後 味道就消失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