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

中醫藥的文化趣味(十一) 邁嶺登山拜佛祖——茯苓(伏靈)(利水滲濕之最)



中醫藥的文化趣味(十一)/周敏郎            彰化市周小兒科診所HTTP://WWW.TMA.TW/LTK/107620710.PDF  
原載於台灣醫界雜誌2019,VOL.62,NO.7 P53~59HTTP://WWW.TMA.TW/LTK/107620710.PDF


邁嶺登山拜佛祖——茯苓(伏靈)(利水滲濕之最)
茯苓(Poria cocos Wolf),又稱玉靈、茯靈、萬靈桂、茯菟、茯苓神、朱雲苓、赤茯苓、白茯苓、伏靈、雲苓,是擬層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,常寄生在松樹根上,形如甘薯,球狀,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,內部粉色或白色,精製後稱為白茯苓或者雲苓。茯苓在不同的發育階段表現出3種不同的形態特徵,即菌絲體、菌核和子實體。本品為茵核。茯靈,言其潛于松根之下,通神而能致靈,故名。雲茯苓(雲苓)則是指產於雲南者。大家都吃過茯苓糕吧,茯苓糕是蓬萊米粉,加上茯苓粉做的細緻米糕,甜味清淡,口感又鬆又綿,入口即化,但又有彈性,我個人就相當喜歡它。小時候吃的茯苓糕,就是純粹的茯苓而已。現在的茯苓糕常常中間加了一層紅豆泥、綠豆泥、芋泥。
古人詩作提起茯苓的不多。如:元‧虞集《汪道士草亭》詩,「霧雨歸懸黍,風雲護茯苓。」茯苓具有利尿、除濕、消水腫、止渴止瀉的效果對心悸、頭暈、失眠都有助益。中醫的術語叫:利水滲濕,健脾安神(中醫的脾相當於西醫的腸胃系統,非spleen)。聯袂藥性賦云:「茯苓健脾寧心,共豬苓更利水道;澤瀉專攻下焦,得木通尤善通淋(2)。」另外,土茯苓與茯苓名稱相似,因此易混淆。土茯苓是菝葜科植物光葉菝葜(Smilax glabra)的根,外皮黃棕色或灰褐色,與茯苓完全無關,在中醫為治楊梅瘡(梅毒)的要藥。猜猜看,謎語:神豬——豬苓(豬靈);雨後長流澗底泉——澤瀉;熟知植物學——木通(草木通)(通草)
上文提到元‧虞集《汪道士草亭》詩,全文是:「飛白妙娉婷,新題照草亭。仙遺相鶴法,客借換鵝經。霧雨歸懸黍,風雲護茯苓。遙知春晝永,深坐養《黃庭》。」詩中的“懸黍”(道家理論之宇宙本源?),應是來自道教記載元始天尊說法之時,「--------於是元始懸一寶珠,大如黍米,在空玄之中,去地五丈。--------」。古人認為伏靈(茯苓)是由在上靈氣零落所結成的。茯苓自古以來,就一直被視為一種滋補中藥,有時也被神化成輕身不老之仙藥。所以這首詩的,仙、鶴、懸黍、茯苓、《黃庭經》顯現的都是道家的神仙思想。《黃庭經》是道家的經典。
飛白亦作“ 飛白書,一種特殊的書法,漢朝書法家蔡邕所創,筆勢飛舉而筆畫中絲絲露白,像枯筆寫成的樣子。娉婷,姿態柔美的樣子。鶴在道教中,是長壽的象徵,道教中另有意喻——仙鶴與仙人相伴,且是仙人的坐騎。《相鶴經》有云:「蓋羽族之宗長,仙人之騏驥(良馬)也。」換鵝經(俗稱〈換鵝帖〉),指《道德經》,或謂《黃庭經》。王羲之曾寫以換鵝,故稱。有一段傳說:山陰有一道士,欲得王羲之書法,因知其愛鵝成癖,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,作為寫經的報酬。王羲之見鵝欣然為道士寫了半天的經文,高興地籠鵝而歸”。原文載于南朝《論書表》,文中敍說王羲之所書為《道》、《德》之經,後因傳之再三,就變成了《黃庭經》了。春晝永,指春天(春分)白晝漫長。深坐,指久坐。
這首詩不容易懂,在了解上述的背景知識之後,試著把它翻譯成白話文:「草亭上新題的詩句,那飛白體的字跡甚是佳妙。有仙人留下的相鶴之法的經典(道家講究修道,求長生不老之術。故會師法龜鶴等動物),客人喜歡王羲之之換鵝帖拿去借閱。起霧降雨匯聚懸垂的黍米(道教的寶珠),有風有雲護著松根下的茯苓。(前一句指虛空,後一句指地下,相互對比。另外,應是風調雨順滋養萬物吧!)。春天(春分)到了白晝也越來越長了,正可以長坐以《黃庭經》來自我修行。」